耶穌面對法利賽人的試探時,說出了那句膾炙人口的話:「將該撒的物歸給該撒,上主的物歸給上主」(路加福音20:25)。 這句話常被誤讀為「宗教與政治要完全分開」。 但仔細看經文背景,我們會發現,耶穌是在羅馬帝國的殖民統治下,被逼問是否應該納稅給羅馬皇帝。 祂的回答,不是鼓勵我們遠離公共事務,而是提醒我們—— 權力與國家有其功能與限制,但最終的主權屬於上主。 二十世紀北美靈修大師傅士德(Richard Foster)在《屬靈操練禮讚》(Celebration of Discipline)一書說到:「生命本身就充滿政治性,若我們拒絕影響公共政策,自有其他人試圖左右它。」但丁(Dante Alighieri)在《神曲》中說得好:「地獄裏最熾熱之處,是留給那些在出現重大道德危機時,仍要保持中立的人。」(The hottest places in hell are reserved for those who in times of great moral crises maintain their neutrality.)一位真正靈修者也必定關注政治、社會正義與弱勢關懷。舊約第一位「沙漠修士」摩西,曾在西奈曠野四十年後,返回埃及力抗法老的獨裁。新約第一位「沙漠修士」施洗約翰,他指責罪惡不遺餘力,甚至因指責希律王的不倫婚姻,而身首異處。 因此,當國家行事違反上主的公義時,基督徒不僅可以,甚至應該發聲。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歷史上多次重申這個立場。 1971年的〈國是聲明〉與1977年的〈人權宣言〉,清楚指出教會的使命是「為真理作見證,為公義與和平努力」。 長老教會沒有成立政黨,也不附屬於任何政黨,但在公義受到威脅時,必須選擇站在哪一邊。 上帝國不是政治黨派,但上帝國的價值——公義、仁愛、誠實——卻必須在公共領域實踐。